天人論
關于人和天的關系的學說。人和天的關系的問題是中國古代許多思想家所關心并論述過的問題。中國古代思想家對天人關系的看法有對立的兩種。一種看法是唯心論的天人論,把天看作人化的天,認為它也像人一樣有意志,有思想感情,能禍福人,能主宰人的生死和國家的存亡。這種思想可以用作愚民的工具,封建帝王所御用的學者就宣揚這種非科學思想。
中國漢初的董仲舒是這種思想的一個主要代表。唯心論的天人論和科學的心理學思想完全無關,與心理學思想有關的是唯物論的天人論。這種天人關系論認為天并不是別的什么,只是種種自然事物所構成的大自然。人必須處在一定的環境中并不斷與之交往,人脫離開環境,不僅不會有什么心理活動,連存在也不可能。顯然,這樣的天和天人關系具有重要的心理學意義。因為沒有大自然也就沒有人,也就不會有人在生活實踐中必然要和大自然交往而產生的心理活動。
中國古代的許多思想家都是唯物論的天人論者。他們都把天看成僅僅是大自然,并用這樣的觀點來闡明天和人的生活以及思想的關系,因而構成一種合乎科學的心理學思想。這種思想概括起來就是“人定勝天”。
例如荀子在他的《天論》中說:“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這就是他的有名的“戡天”思想。成書于漢代初期的《淮南子》也論及作為大自然的天和人的關系,指出人能利用、駕馭并改造大自然以取得生活資料并進行生產,又指出大自然的天既不對人賜予什么,因而也不對人奪取什么。
唐代的劉禹錫則更進一層指出了天人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關系,從而把天人論提到較高的科學水平。他在《天論》中指出:“大凡人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動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與人交相勝耳。”他還指出,當人對自然界缺乏認識而無力駕馭的時候,就會產生種種神道或迷信思想。他又說天無意志,故人盡可以去制勝它。在他看來,自然界的變化無窮就是由于自然界事物的交相勝、交相用的結果,其中重要的是人和整個自然界的交相勝、交相用。這也就是人產生復雜而得到高度發展的心理活動的一種主要原因。
劉禹錫還強調天人關系是指群體的人或整個社會和大自然的關系。如就單獨個人說天人關系,那是難說的。這些都是相當精辟的見解。
由此可見,要從心理方面去了解人,尤其是社會中的人,不能忽視天人關系的問題。傳統心理學重視人和社會的關系,甚至有一種看法認為心理學只是一門社會科學。這固然有對的一面,但它未免忽視了人和自然的重要關系。
以上是小編整理“2023考研心理學備考: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天人論】”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各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更多考研擇校擇專業信息盡在本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