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00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本學科點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并設有博士后流動站;目前為上海市重點建設學科、為上海市III類高峰學科和地方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內容。
本學科點現有院士6人,副高以上職稱100余名,博士生導師近百名,碩士生導師100余名。本學科曾獲國家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近五年共申請了200余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申請專利近300項。
本學科主要側重于利用基礎理論和現代實驗技術研究功能薄膜材料、光電子材料、智能材料及相應器件的制備及應用,研究極端條件下遠離平衡態材料的形成和亞穩相變以及在特定環境下的材料結構和性能,以相變和形變等強韌化理論以及集成第一性原理、熱力學和動力學計算、關鍵實驗和數據庫為一體的"材料基因組"方法為基礎剖析金屬材料的成分、組織、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系,研究核反應堆結構材料的顯微組織與使用性能,研究和開發碳/碳復合材料,特種纖維材料及高分子基復合材料,研究納米材料和功能分子材料的合成與應用等,同時探索新材料的形成和結構變化的新理論、制備新工藝,開辟材料在信息、能源、結構、環保等領域中的新應用和新機理。
本學科既注重材料相關基礎理論與技術的發展,同時也注重發揮材料學科對于高端裝備制造生產的支撐作用,已建立或正在建立從材料制備、結構分析到物性測試等較完整的材料研究與開發基地。
學制:2.5 年
研究方向:
01.080501材料物理與化學
02.080502材料學一
03.080502材料學二
04.080503材料加工工程一
05.080503材料加工工程二
材料物理與化學:
主要從事先進能源與信息材料(包括微電子材料、通信材料、智能材料、能量轉換材料、納米材料及其器件等)相關的物理與化學問題研究。重點開展鐵電、壓電薄膜與陶瓷、多鐵性材料及其傳感器技術、透明陶瓷、微波介質陶瓷材料、納米材料、節能材料、熱電材料和發光材料的制備科學及其應用基礎研究。
材料學一:
側重于研究寬禁帶半導體薄膜材料、II-VI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有機半導體光電材料和信息功能復合材料的設計、制備及其在微電子學和光電子學中的應用;金屬功能材料的新型制備技術、復合界面、顯微織構的研究。
材料學二:
側重于核電站等特殊環境用金屬材料(無輻射);碳/碳復合材料及特種纖維材料;非晶合金材料;新型特殊鋼及高溫合金;先進功能材料(如電池材料、磁性材料、高溫超導材料等)的研究。涉及新材料和新工藝的研發,以及材料在信息、能源、環保、腐蝕與防護等領域應用中存在的相關基礎問題。
材料加工工程一:
材料加工工程一(金屬材料方向),主要研究汽車用金屬材料、工模具材料、高性能鋼鐵材料、非晶及納米材料、新型鑄造合金等材料,以金屬材料的強韌化、凝固技術、塑性成型技術、鑄造技術、熱處理技術、金屬材料表面改性及合金化、材料集成計算方法等為主要方向。
材料加工工程一(先進凝固技術及新材料方向),主要研究金屬凝固理論與組織調控技術。結合材料集成計算設計和仿真,通過金屬凝固過程的尺度效應、冷速效應和外場效應、開發先進凝固控制技術、以及超細晶超均質超強韌鋼鐵材料、納米材料、非晶材料、復合材料和功能材料。
材料加工工程二:
主要研究金屬材料的精煉、熔體處理和分析、加工過程的數值模擬、加工過程中廢棄物處理與利用、特種冶金及冶金反應工程、電磁場在材料加工制備過程中應用、電化學、高潔凈金屬材料制備、金屬凝固理論及連鑄技術、高性能結構功能材料制備、高溫合金的鈦合金鑄造成型、粉末冶金、人工智能冶金、有色合金材料加工等。
指導教師:
周邦新院士、孫晉良院士、董瀚、任忠鳴、翟啟杰、魯雄剛、鐘云波、吳曉春、楊健、韋習成、張恒華、朱麗慧、楊弋濤、史文、魯曉剛、何燕霖、李愛軍、李謀成、李瑛、劉文慶、呂戰鵬、王剛、王均安、肖學山、徐暉、周忠福、朱明原、夏雷、羅宏杰、高彥峰、趙景泰、施思齊、駱軍、卞建江、陳益鋼、程晉榮、施鷹、王林軍、楊秋紅、朱玉斌、操光輝、李重河、汪學廣、尤靜林、高玉來、李喜、李謙、姚美意、程曉英、李強、夏爽、鄭紅星、譚曉華、劉斌、張志軍、杜娟等正副教授百余名。
考試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論
2. 201英語一
3. 302數學二
4. 845物理化學(二)(材料物理與化學)
846固體物理(一)(材料學一)
847材料科學基礎(一)(材料學二)
848材料科學基礎(二)(材料加工工程一)
849材料科學基礎(三)(材料加工工程二)
復試科目:
材料物理與化學:半導體物理(一)或 量子力學 或 固體化學
材料學一:半導體物理(一)或 量子力學 或 固體化學
材料學二:固體物理(三)或 物理化學(三)
材料加工工程一:材料加工基礎
材料加工工程二:材料加工技術(金屬方向、非金屬方向)或 鋼鐵冶金學 或 有色冶金原理 或 化工原理 或 智能冶金
備注:
1、本專業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培養。
2、可以跨學科報考本專業:歡迎材料物理、材料化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凝聚態物理、應用物理、微電子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物理化學、高分子、金屬材料、材料物理、材料化學、凝聚態物理和物理化學等專業考生報考。
3、各方向每年都有一定的碩博連讀名額。
4.聯系方式
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一:張文竹 沈悅 (02)66132031 [email protected]
材料學二:林根文 [email protected] 姚美意 [email protected]
材料加工工程一:李娜 [email protected] 鄭偉森[email protected] 宋長江[email protected]
材料加工工程二:李娜 [email protected] 鄒秀晶 [email protected]
以上就是“2021專業目錄:上海大學2021年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專業目錄(學術學位)”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歡迎關注研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