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薪酬對比

圖片來源:網絡
我們看到研究生的工資平均要比本科生高1500-2000元,但這也是一個平均數,具體讀研能帶來多少回報也要因人而異。
二、就業率對比
1.本科生就業率
2017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為91.9%,其中在民營企業60%,國有企業18%,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7%,自主創業3%,其它3.9%。

信息來源:麥克斯研究院《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2.研究生就業率
2016屆畢業研究生就業率為94.01%(其中:博士畢業生為90.58%,碩士畢業生為94.41%)。協議就業人數為2485人,協議就業率為83.11%;靈活就業人數為184人,靈活就業率為6.15%。

圖片來源:網絡
三、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持續增長
據教育部數據統計,2018年考研報考人數達到238萬,比2017年增加37萬人,增長18.4%。其中,應屆考生131萬人,比去年增加18萬人,往屆考生107萬人,比去年增加19萬人,考研增加人數和增長率均為近年來最高。
就讓我們通過數據來看一下近幾年考研的走勢。
注明:本報告數據來源為各省級管理部門官網數據。

圖片來源: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圖片來源: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從圖1、圖2我們可以看出:近幾年考研人數連年增高,屢創新高,考研競爭激烈程度有所增加。那么,為什么本科畢業生紛紛選擇考研呢?我們下面給大家整理了考研的三大原因。
四、考研三大原因
1.本科就業壓力大,考研可提升就業競爭力
隨著本科生越來越多,本科學歷已經不足以滿足部分用人單位的需求了,所以用人單位就提高了招聘的門檻,紛紛打上了“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標簽。因此,很多考生為了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紛紛加入考研的隊伍。研究生學歷也成為區分崗位的一個標準,比如很多企業招研究生做技術,招本科生做銷售,甚至很多技術類銷售也要求有研究生學歷;另外,公務員考試方面,很大一部分中央機關或直屬機構的職位也要求報考人員具有研究生學歷。
因此,讀研仍然是一個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薪酬待遇與職業發展前景的途徑。
2.名校情結
很多考生在高考時由于各種原因進入了一些普通本科高校,但是心中卻有著一顆名牌大學的心。而且在招聘時,很多企業往往會注明優先考慮985、211大學的學生,很多普通本科高校學生甚至連簡歷關都過不了,這更加劇了這些學生追求名校的心理,想通過考研給自己一個去理想學府繼續深造的機會。
所以,不僅僅是應屆畢業生考研的人數在增長,就連一些工作了兩三年的本科畢業生都有很多選擇了繼續讀研深造,由此可見,學歷和名校確實對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影響很大。
3.在職研究生納入統考,往屆生考研人數增加
2017年在職研究生首次納入統考,讓更多在職人員也加入了考研大軍。在職考生中,有一部分人是為了升職加薪選擇考研深造,也有一部分人因為不滿意現在的工作,所以想通過考研換一個更好的平臺。種種原因使得往屆生考研人數大增,而且這里也不乏有二戰三戰的考生。
五、考研與就業,各有利弊
1.考研的優缺點
考研的優點:考研可以暫時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就業砝碼,提高學歷,增強能力,強化專業知識,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培養,認識更多有能力的人,提高就業機會。
考研的缺點:不僅會面臨考不上的風險,畢業后,一樣要面對就業壓力;增大了家庭的負擔,晚踏入社會導致獲得社會經驗的時間成本升高;更重要的是,相比較于本科生,研究生專業細化,越學越深,畢業后轉行成本更大。
2.就業的優缺點
就業優點:本科生比研究生的可塑性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有干勁,年輕有活力;在清晰的職業規劃下,進入社會實戰,社會也是個大課堂,可學到的不比研究生差,而且更符合社會需要和發展方向。相對于研究生脫離社會戰場的學習,更是占得先機。
就業缺點:本科生就業基數大,競爭激烈;本科學歷難以進入想要的企業;絕大多數畢業生進入普通的公司,從事普通的工作,最后都淪為平庸,只有其中20%的人依靠清晰的職業規劃與持續的努力,才能脫穎而出;錯失應屆本科畢業考研機會,如果工作以后再考研,已被納入統考,更難以協調考研和工作。
盡早做好職業規劃 以免耽誤黃金期
面對畢業生的“糾結季”,高校教師表示,這是大學生畢業來臨時的普遍現象,關鍵在于調整心態,認真面對就業和考研的雙重選擇。畢業生應盡快做出決定,以免耽誤考研復習和就業求職的黃金時間。
謹慎考慮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是畢業生應該高度重視的。職業規劃對每一位畢業生都非常重要,選擇讀研的同學三年后還是會面對就業壓力;選擇就業的同學在求職時應明白自己的興趣在哪里,適合什么樣的工作。
糾結于考研和就業的畢業生可將眼光放長遠,若更傾向于考研的同學可以來聽北大男神、高級考研咨詢師鄭老師與您與10月11日晚7點相約研線課堂,授你擇校秘籍,研線菌在這里祝大家考研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