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廣西高教卻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2021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廣西唯一的“雙一流”高校廣西大學首次躋身全國百強。就是這樣一個從前在高教上存在感不高,甚至是不被看好的西部地區,如今被大眾逐漸看到。
廣西高教,也曾風光無限
廣西,在上世紀初期,曾是我國南方的高教重鎮之一。廣西高教曾經有多輝煌,從廣西大學的辦學歷史中或許可以得到答案。
廣西大學于1928年成立,首開廣西高等教育先河,首任校長是被譽為教育界“北蔡南馬”和“一代宗師”的我國著名教育家、科學家馬君武博士,千家駒、梁漱溟、盧鶴紱、陳煥鏞、施汝為等一批名家曾在學校任教,其時人才薈萃,學科興盛,是當時國內有較大影響的國立綜合性大學之一。1952年毛澤東主席曾親筆題寫廣西大學校名。
然而在1953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廣西大學師生、學科專業以及設備和圖書資料被調整到中南和華南地區的19所高校,為新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和犧牲。
自此之后,隨著東西部差距的不斷拉大,廣西高教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截至目前,整個廣西地區有且僅有廣西大學這一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高等教育資源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來看,與江蘇、湖北、四川等高等教育強省相比相差甚遠。
重振旗鼓,就從廣西大學開始
自從“雙一流”建設開始,變化已經悄然而至。廣西高教正迎來新的曙光,從廣西大學近幾年的發展中就可見一斑:在2019-2021年的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廣西大學從第133名到第101名,再到第94名,連續三年屢屢取得突破。這一切都離不開廣西政府給予的大力支持,以及學校自身的不懈努力。
砸錢,毫不手軟
廣西雖不比東部省份經濟發達,2020年GDP總量僅位于全國第19,但是在“砸錢”給高等教育這件事上,照樣很拼。廣西大學2021年預算經費高達31.26億,較2020年的30.2億有所上漲,其“財大氣粗”的程度甚至堪比32.84億元的蘇州大學。31.26億的預算,在西部地方“雙一流”里絕對稱得上是數一數二,即使是放在全國也極有競爭力。

圖源:廣西大學
近些年,廣西大學從當地政府獲得的支持遠不止于此。2018年起,廣西財政廳將廣西大學調整為自治區本級一級預算單位,這意味著學校將有更多財政資金統籌支配權,從而能夠更便捷高效地推進學校發展建設。
2020年8月,廣西再次砸下“真金白銀”,下達2020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13.365億元,用于提高區內本科高校生均撥款、支持廣西大學“省部合建”和“雙一流”建設及本科高校152個特色專業及實驗實訓教學基地(中心)建設。

圖源:廣西財政廳
充裕的經費對于地方高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如此大手筆的支持下,廣西大學的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改革!廣納賢才
學校要高質量發展,人才是重中之重。在過去,西部高校長期以來都面臨著人才“東南飛”的難題。但推進“部區合建”以來,學校在編制使用和職稱管理方面獲得了更多自主權,推進了人事制度改革。
具體來說,自治區將編制使用和崗位聘任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對學校“君武學者”特聘崗位的五個層次人才采取特設崗位管理,不占用單位崗位和績效工資指標,實現人員能進能出,暢通人才引進和晉升渠道,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優秀人才前來“筑巢”。
廣西大學科技處處長趙雙良坦言:“學校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各項待遇不折不扣落實,學校領導對引進人才入校后的順利發展也格外重視。”
自“部區合建”開始,截止到2020年12月,廣西大學共計引進各類人才114人,其中具有“國字號”的人才24人。如今,廣西大學已成功打造了自己的人才領軍方陣,師資力量不斷壯大。
科研成果屢創新高
過去的兩三年,是廣西大學科研成果實現“大豐收”的“高光時刻”,接連獲得國家大獎。
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王雙飛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的項目“大型二氧化氯制備系統及紙漿無元素氯漂白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該項目不僅是廣西獲國家技術發明獎零的突破,而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打破了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改寫了我國該類設備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顯著提高了我國紙漿漂白清潔生產水平,可見意義之重大。
2020年5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廣西大學教授鄭皆連領銜的“大跨拱橋關鍵技術研究團隊”獲全國創新爭先獎,這是廣西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科技獎項。
2020年12月28日,位于廣西平南、橫跨潯江兩岸的平南三橋順利通車,鄭皆連教授團隊功不可沒。這個世界最大跨徑的拱橋的方案最初就是由廣西大學教授鄭皆連提出,期間團隊克服多項技術難題,所應用的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比原計劃節省約9000萬元建造成本。
這一件件標志性科研成果,也正恰恰反映了廣西大學的一流學科建設效果顯著,服務國家重大工程和地方產業發展能力持續加強。
發力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是高校發展的核心,直接體現了學校整體的辦學實力。此前,廣西大學就優化了學科專業布局,將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調減至37個,本科招生專業縮減至67個,著力搭建“世界一流、國內一流、區域特色”三層學科橫梁,樹牢“工科登峰、農科闖關、理科崛起、文科振興、醫科興建”五大學科支柱。
2020年12月29日,廣西大學川藏鐵路特大橋梁工程研究院成立,鄭皆連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18名院士受聘擔任學術委員會顧問會委員,廣西大學副校長韓林海兼任首任院長。這一重磅研究院的成立,勢必為廣西大學土木工程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就這樣在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改革舉措下,這所發展曾受到地域、經濟等多方面因素制約的高校,辦學實力與水平大幅穩步提升。在2020年“雙一流”周期總結評估中,廣西大學獲得了來自教育部部署組成的專家組的“整體水平進入同級同類大學一流行列”的高度評價。
廣西,正在后來者居上
廣西大學在2021年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首次躋身百強,讓人眼前一亮。但其實廣西帶給大家的驚喜,遠不止于此。若是留意廣西在過去幾年里的發展就能發現,其他高校亦是在奮起直追。
緊抓發展機遇
2020年9月,教育部啟動建設“教育部—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項目。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傳出“智能基座”項目落地的消息,其中就包括有“廣西小清華”之稱的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上具有強勢競爭力,在2020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居于全國前40%。
2021年1月,《廣西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出臺,其中提到推進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家中醫藥局共建廣西中醫藥大學,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共建廣西醫科大學。在醫學教育愈發受到重視的背景下,這兩所醫藥類大學未來將獲得更多支持。

圖源:廣西人民政府
既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
2021年4月,桂林理工大學“落子”深圳,異地布局“桂林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桂林理工大學是全國最早開辦珠寶專業的綜合性大學,在珠寶專業、機械專業、藝術設計專業和信息技術等學科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借助深圳的區位優勢,通過發展壯大研究院,能進一步擴大學校的專業影響力,鞏固在珠寶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的引領地位。
而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期間,廣西政協常委、柳州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陳鴻寧提到,建議將柳州北部生態新區產教融合示范區列入自治區重點項目,引進一批高校、研究院、科研機構到北部新區集中辦學。
如今全國各地,尤其是在東部,高校異地布局、引進外部資源的熱度持續升溫,廣西也有意緊跟步伐,讓地方和高校強強聯合、優勢互補。
新大學,也要來了
與此同時,廣西高校“朋友圈”也將迎來幾位“新成員”。
2020年9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周紅波在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表示,廣西正在加快籌建中國-東盟聯合大學。
2021年2月,廣西發展戰略研究會到廣西科學院調研時,雙方討論了有關籌建南寧理工大學事宜。
根據教育部《2020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的統計,廣西共有38所本科高校,高教規模并不算大。新大學的成立,無疑會為廣西的高教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帶來巨大的改變和轉機!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受制于地域、經濟等因素,包括廣西在內的我國中西部地區高教發展相對滯后。在廣西,即便是“門面”廣西大學也依舊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相較于從前,廣西的高教發展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長進。隨著國家不斷出臺重磅政策“加碼”,地方積極進取向陽自救,這樣一個低調的西部地區,如今的成長速度也不得不讓人為之驚嘆。
廣西的高教基礎并不差,更是擁有得天獨厚的沿海沿邊地理優勢,繼續大力發展高等教育,能為地方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和技術支撐,更是有可能成為打破東西部非均衡格局的一份重要力量。
廣西,或許便是下一匹讓人驚艷的“高教黑馬”!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想要獲取更多資訊,請持續關注本網站!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想要獲取更多資訊,請持續關注本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