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新的中德合辦大學將落地上海,同濟大學參與籌建,年內簽約!一起來看!
2021年9月6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教育發展聯盟成立啟動。上觀新聞記者從活動上獲悉,“十四五”期間,臨港新片區將引進1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德合作辦學應用科學大學,已選定德國慕尼黑應用科學大學與同濟大學合作籌建,突出“雙元制+跨學科+應用型”特色,計劃年內中德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及辦學協議。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于“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提出嚴控高校異地辦學,逐步清理規范現存的高校異地校區。教育部的發文,使跨省異地辦學政策再次收緊,這對于期待引進國內優質高校的省市來說,要另尋出路——引進世界一流高校來華開展合作辦學。
在“十四五”高校設置工作的意見中,教育部同時指出,為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國家鼓勵支持各地有序推進中(境)合作辦學。

截圖源自《教育部關于“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
除上海以外,此前,多個省市、多所高校也相繼推動中(境)外合作辦學,與境外高校簽約,共建中外合辦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與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合作舉辦中外合作辦學獨立法人機構
2021年3月4日,河南科技大學與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以遠程視頻方式,通過“屏對屏”形式進行了“云簽約”,雙方共同簽署了合作舉辦中外合作辦學獨立法人機構協議。
河南科技大學校長孔留安代表學校簽署了《河南科技大學與烏拉爾聯邦大學關于合作舉辦獨立法人大學協議》。他指出,此次簽約具有里程碑式意義,標志著兩校交流與合作邁上了新臺階,也標志著河南科技大學中外合作辦學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與烏克蘭國立藝術大學合作籌建福建烏克蘭藝術大學
2021年2月5日,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2021年第一季度11個重點招商項目順利完成“云簽約”,總投資達72.65億元,其中包括泉州信息工程學院合作學校,即福建烏克蘭藝術大學項目,據悉,項目建成后,這將是全國首家美術方向的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該項目總投資16億元,位于北峰街道群石社區,占地面積243畝,總建筑面積18.6萬㎡。
烏克蘭國立藝術大學是烏克蘭最高藝術學府,也是歐洲乃至全世界最優秀的美術學院之一。該校將與泉州信息工程學院合作,建設一所頒發中烏雙方學歷學位、以美術專業為主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國首家美術方向的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為福建省文化藝術產業發展培養優秀的國際化人才。
培黎職業學院與新西蘭合作籌建中新應用技術大學
2020年11月19日,教育部網站公布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7429號建議的答復。答復中,就代表提出的“按省部聯辦的模式推動培黎職業學院建設發展”的提議,教育部認為這不符合目前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

同時,教育部在答復中明確,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繼續落實《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實施方案》,深化產教融合,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在制定“十四五”規劃時考慮支持培黎職業學院發展建設;推進部省共建“技能甘肅”職業教育高地,推動培黎職業學院與新西蘭合作籌建中新應用技術大學。
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與烏克蘭國立航空大學合作建立國際航空航天大學
2020年10月18日,VNTM董事會主席代表、烏克蘭國立航空大學客座教授羅賓,VNTM旗下成立的海南公司股東馬庫斯一行到訪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就擬建立國際航空航天大學事宜與管理局進行洽談。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將與烏克蘭領先的航空大學之一——烏克蘭國立航空大學合作建立國際航空航天大學。二者即將在人才、科技研發、產業模式等方面展開合作,共同推進文昌國際航天城的發展,并為未來航天航空專業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法國國立民航大學共建中法航空大學
2019年9月29日,工信部網站公布了北航與法國國立民航大學簽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法國國立民航大學共建中法航空大學合作協議》,此次協議的簽署,進一步明確了兩校將就共建中法航空大學開展合作,并就合作辦學的宗旨與目標、關鍵事項及籌建方案達成一致,標志著中法航空大學籌建進入新階段。
2020年11月11日,中法航空大學項目在杭州實質性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完工,2023年招生辦學。

北京大學與劍橋大學在深合作辦學
2019年9月4日,深圳市長陳如桂會見了劍橋大學常務副校長馬克·韋蘭爵士一行。陳如桂介紹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并表示,當前深圳正在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機遇,建設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深圳將全力支持劍橋大學與北京大學在深聯合辦學,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推動深圳與劍橋大學在高等教育、科技創新、文化交流等各領域的更廣泛合作。
越來越多的地區和高校加入,中外合作辦學,正受到空前的重視。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但學生留學深造的需要仍需要持續滿足。可以預料到,在教育部政策的“順風車”下,這些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將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中外合辦大學為什么火了?
在經濟全球化、教育國際化浪潮的推動下,我國高等教育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程度,與境外高校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中外合作辦學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所采取的一種形式,經過將近4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外合作辦學是指中國教育機構與國(境)外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的活動。如今在教育部的政策支持下,中外合作辦學顯然已經走上了“快車道”。那么,這類大學究竟如何,又為何受到如此“追捧”呢?
2021年4月26日,軟科發布2021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外辦學類大學排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上海紐約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名列三甲。

深造和就業無疑是學生家長們最為關注的問題,選擇中外合作辦學大學最重要的理由無外乎獲得國際化的學習體驗,取得國外高校的學業證明,在就業競爭和深造升學中具備一定的優勢。那么“境外背景”是否真的對學生深造、尤其海外深造有所助益呢?
全員出國!深造去向不輸985
在全球整體就業形式嚴峻的大環境下,大多數中外合作辦學大學依然達到了90%以上的就業率。從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來看,選擇繼續深造的占絕大多數。西交利物浦大學和寧波諾丁漢大學的繼續深造率都超過8成,上紐大、北師港浸大和港中深的深造率也在7成左右。
具體來看,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畢業生的主要深造去向是國(境)外,上海紐約大學留學率高達66%,國內升學率僅2%;北師港浸大留學率高達68.98%,國內升學率也僅2.98%,幾乎“全員留學”。

薪酬豐厚!受就業市場青睞
自中外合作辦學大學興起之時,“花錢買學位”“就是預科班”之類質疑的聲音從未停歇,因為這類學校的學費真的很貴,上海紐約大學一學年的學費最高可達23萬!

學費貴是不爭的事實,但就業質量又如何呢?
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畢業生直接工作的畢業生雖少,但他們依然受到就業市場的青睞。
最受大家關注的畢業生薪酬,西交利物浦大學和北師港浸大未公布相關數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本科生的平均年薪高達15.10萬,平均月薪可達1.2萬以上;寧波諾丁漢大學平均月薪也在1萬以上;上海紐約大學在中國就業的畢業生中,年薪在16萬以上的畢業生占比39%。

軟科(ID:zuihaodaxue)曾統計過部分“雙一流”大學2020屆本科畢業生薪酬,南大本科生平均年薪在14.92萬,電子科技大學平均年薪14.3萬,華中科技大學平均月薪在1萬以上。中外合作辦學大學這樣的薪酬在應屆本科畢業生中可以算是相當高的了,比肩國內頂尖名校,甚至超過大多數“雙一流”高校。
如今,中外合作辦學已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和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形式。
中外合作辦學大學引進和“嫁接”國外知名大學的品牌、先進的辦學理念、高水平的學科專業以及教學管理模式,不僅優化了我國高校的學科專業和課程資源;在國際化教育平臺上,學校還能獲得更加寬廣的研究視野和機會;更重要的是,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學校培養了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通用型人才,增強了我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中外合作辦學大學,未來可期!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想要獲取更多資訊,請持續關注本網站!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想要獲取更多資訊,請持續關注本網站!